本计划隶属于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青少儿医教融合专项基金项目“光明未来公益计划”项目。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电子产品的大规模普及,孩子们用眼时间大幅增加,所以对光的要求就更加巨大。人眼是自然光下从一个感光细胞进化而来的产物,它已经适应阳光,适应了数亿年。如果室内的光环境跟自然光相差太大,人眼要进行高强度阅读、工作,眼睛里的睫状肌就需要不断进行适应性调节,并持续保持非正常的疲劳状态,久而久之,调节功能就会失灵,从而诱发或加重近视。
为什么现阶段国内儿童和青少年近视率这么高?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即在于此,中国孩子存在学习普遍过度用眼,又缺乏充足的户外时间,每天几乎有90%的时间都处在室内光环境之下,而室内的光环境跟自然光相差太大,导致学生们眼睛被动调节过多,进而引发各种视力问题。香港内部四肖公开
事实上,人类照明革命到如今,从第一代白炽灯到如今霸占市场的LED,节能性越做越好,光线质量却反而越来越差,与外部自然光偏差较大。
想要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学生每天在校时长至少6-10小时,教室灯光不仅影响学习,更对眼睛健康起着关键作用。营造良好的教育照明环境至关重要。
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联合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就明确要求学校改善视觉环境:“严格按照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落实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等采光和照明要求,使用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学校教室照明卫生标准必须100%达标。”
2021年4月,教育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中,再次明确强调改善学校视觉环境。
然而,我国的教育照明整体现状依旧不容乐观。绝大多数学校仍采用传统的日光灯或三基色荧光灯,存在不同程度的光源裸露、光线刺眼等问题,容易造成学生的视力疲劳。灯具显色性也与外部自然光相差巨大,照度不足且不均匀,不仅达不到国家标准,而且非常伤眼。
改造前:光线昏暗、刺眼、显色指数Ra80,舒适性显色指数R9为负数。
教室照明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视力健康和用眼安全,关系到青少年身心发育,改善教室光环境工作可以说迫在眉睫。
人眼是自然光的进化产物,研究证实,自然光可以有效保护孩子的视力和抑制近视的发生。【家园社共享自然光】项目为欠发达地区学校免费建立自然光教室,助力国内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用“自然光“保护孩子珍贵的双眼!
【家园社共享自然光】公益项目使用的自然光教室灯产品,是清华大学资源节能和产业照明专家团队专为国内青少年近视防控研发的健康照明光源,其以自然光技术为核心,光线品质几乎完全等同于对人体有益的太阳光,在明亮度、舒适性、色彩还原性等光线质量方面独具优势,立志让中国孩子在室内也可以真正享受“自然光”!
自然光改造后:光线明亮、柔和、显色指数Ra〉96 ,舒适性显色指数R9>90